第7节 他们所指的律法大概是下面几条之一:
“那亵渎耶和华名的,必被治死。”【利未记 24:16】有意思的是最后一个肯定了假先知也可能会行神迹。所以光是神迹本身不是鉴别先知的最后依据。犹太人的领袖知道耶稣行了神迹,但他们认为他的教训是把人从他们的神的概念上引开。不但如此,他还称他自己是神的儿子,这样就把他自己当成信仰和敬拜的对像,就如我们在【约翰福音 10:33】里所看到的那样。“若有先知擅敢托我的名,说我所未曾吩咐他说的话,或是奉别神的名说话,那先知就必治死。”【申命记 18:20】
“你们中间若有先知,或是作梦的起来,向你显个神迹奇事,对你说:‘我们去随从你素来所不认识的别神,事奉它吧。’他所显的神迹奇事虽有应验,你也不可听那先知,或是那作梦之人的话。因为这是耶和华你们的神试验你们,要知道你们是尽心尽性爱耶和华你们的神不是。你们要顺从耶和华你们的神,敬畏他,谨守他的诫命,听从他的话,事奉他,专靠他。那先知,或是那作梦的既用言语叛逆那领你们出埃及地,救赎你脱离为奴之家的耶和华你们的神,要勾引你离开耶和华你神所吩咐你行的道,你便要将他治死。这样,就把那恶从你们中间除掉。”【申命记 13:1-5】
虽然彼拉多对神的概念是扭曲的,但仍然有一线关于基督的真理的光穿透了黑暗,激起了这个人的畏惧。在传福音时,有许多真理我们可以分享。但我们需要找到哪些真理能够最有效地穿透听者的宗教和哲理。这里我们有一个非常实际的例子,说基督是犹太人的王不能真正地打动不信的罗马人的灵,因为他们多是从政治角度出发来考虑这类事情的。但说基督是神的儿子却触动了他们的一根弦。这也是为什么“神的儿子”这一称呼如此经常地出现在约翰福音里的原因。因为约翰福音写在其它几本福音书之后,做为它们的补充。由于教会里越来越多的外邦人,约翰写他的福音主要是针对罗马帝国里的外邦人。从彼拉多我们看出“神的儿子”这一称呼在这种人中的效果。约翰并没有造出这个称呼,而是从耶稣的一生和事奉里找出那些外邦人最容易认同的侧面和教训。
第11节 这里耶稣承认彼拉多为一个由神设立的合法的权威人物,在这件事上甚至有在他之上的权威。耶稣谦卑地遵从他的审判。同样,世上的权威是由神设立的,在他们的权限以内有合法的权威。这并不是说他们所做的决定就总是正确的或最好的。当时候到来时,他们得负责为这些决定向神回答。这也并不是说我们总要遵从和顺服他们的权威,而是说只要他们在神给他们的权限以内行事,我们就有义务遵从和顺服他们的权威。
耶稣可以选择更起劲地为他自己辩护。他可以运用法律来逃脱死亡。后来,在使徒行传里,保罗就通过行使罗马公民的权力来逃避迫害。在此之前,耶稣也通过跨越不同省分的边界来躲避逼迫。但现在是死的时候了,所以他就没有努力地为自己辩护。
为什么他说彼拉多的罪比犹大的罪轻呢?这里值得注意的一件事就是他的确肯定了有些罪比别的罪更坏。不是所有的罪都是等同的。但你也许会觉得因为彼拉多是这件事的权威,他的责任就会更大。因为权力越大,责任就越大。耶稣基本上是说,如果一个世上的权威不公正地把人处死了,他的罪不比一个普通的公民谋杀所犯的罪大。两者都犯了罪,但一个比另一个更严重。但从另一方面讲,对于这种权威人物来说,虽然这种罪没有那么严重,但这种权威人物要负的责任却更多。(我想这样两者就拉平了。)
至于基督的死,许多人都有责任。在此彼得指责罗马人也指责犹太人。
他既按着神的定旨、先见,被交与人,你们就借着无法之人的手,把他钉在十字架上杀了。【使徒行传 2:23】第12-15节 这里犹太人用政治来摆布彼拉多。彼拉多在这里的确有一个真正的威胁。该撒家族是妄自尊大的,他们镇压一切对他们权威的威胁。他们反复无常,往往没有理智而且疯狂,为保护他们的地位甚至不惜杀戮自己家里的亲人。犹太人威胁他说,要散布谣言,说彼拉多自己背叛该撒。彼拉多就把事端止住,他把自己从这件事上开脱出来,要众犹太人来做决定。不但如此,他还使得犹太人表示了对该撒的效忠。他们说他们除了该撒,没有王,是在拒绝神,如经上写到:“耶和华永永远远为王。外邦人从他的地已经灭绝了。”【诗篇 10:16】 还有“其实耶和华你们的神是你们的王。”【撒母耳记上 12:12】‘世上的君王一齐起来,臣宰也聚集,要敌挡主,并主的受膏者(或作“基督”)。’希律和本丢彼拉多,外邦人和以色列民,果然在这城里聚集,要攻打你所膏的圣仆耶稣(‘仆’或作‘子’)。【使徒行传 4:26,27】
第17节 在钉十字架的图像里我们看到对:“女人的后裔要伤你的头,你要伤他的脚跟。”【创世纪 3:15】这一预言的一种隐喻的应验。插入“髑髅地”的十字架像征了伤蛇,也就是撒但的头;而我们看见耶稣的手和脚在十字架上被钉伤。头上的伤是致命的伤,而脚上的伤则不是致命的伤。的确,耶稣最后获胜从死里复活。如我在前面所引用过的:“他也照样亲自成了血肉之体,特要借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并要释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希伯来书 2:14,15】
![]() |
|
![]() |
|
第18节 耶稣是被当成罪犯处死的。
第19-22节 犹太人要神给他们一个征兆,于是神给了他们一块牌子“犹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稣”安在耶稣上面。当然,彼拉多把它放在那里有两个原因。其一,按照罗马的法律,要在犯人被处死的地方放一块牌子或告示说明犯人的罪状。他们这么做以显示犯人的死是公正的,同时也是对别人的警告。还有我认为彼拉多这么做是在嘲讽犹太人,犹太人感到这样一块牌子说明了罗马人对犹太人的压迫。彼拉多不在乎冒犯他们,鉴于他们在前面对他做的威胁,这是可以料到的。但到头来,其实是神摆布了他们双方以实现了他的计划。
第23-24节 由约翰福音和其它几本福音书所记述的在十字架上所发生的事大多把我们指向救世主的诗篇第二十二章,它是这样开始的:“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一本福音书记录到,耶稣在十字架上说了这句话。诗篇是大卫王在基督死前一千多年前写的,描写的是一个人被钉十字架。其中有这样一句:“他们分我的外衣,为我的里衣拈阄。” 【诗篇 22:18】,我们看到这在十字架旁得到了应验。
历史事件常常有比喻的应用。衣服可能是代表基督徒们。正如耶稣是神的外在表现,基督徒是基督的外在表现。虽然我不愿过分地去死抠经文里所比喻的。但这给人的印像是基督徒也会面临逼迫,被不信的人看不起。
第25-27节 一节与这一段有关的经文:
人若不看顾亲属,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还不好,不看顾自己家里的人,更是如此。【提摩太前书 5:8】
第28-30节 耶稣所经受的正是诗篇第二十二章所预言的:“我如水被倒出来,我的骨头都脱了节,我心在我里面如蜡熔化。我的精力枯干,如同瓦片。我的舌头贴在我牙床上。你将我安置在死地的尘土中。犬类围着我,恶党环绕我。他们扎了我的手、我的脚。” 【诗篇 22:14-16】 另见诗篇22查经里对耶稣在十字架上所想的和所感受到的进行的进一步的分析。有意思的是“成了”与诗篇第二十二章的最后一节经文“这事是他所行的”类似。
我们看到约翰福音里所强调的耶稣对他的死的态度是那是一个需要完成的使命,它不只是在死亡时所受的痛苦。因为在他受审时和被钉在十字架上,直到最后他一直在不断地教。真正成了的是他在世上使预言得到应验的事奉,他带出的门徒,还有最重要的是他在十字架上为这个世界的罪付出了赎价。
第31节 那个安息日(礼拜六)是特别的日子,因为它同时也是除酵节的安息日。礼拜五总是预备日,为安息日做准备,以满足他们按安息日律法所应尽的职责。
第32-37节 钉十字架通常不是因为流血,而是由于窒息而致死。把腿打断就会加速死亡,因为受刑的人不能再用腿把自己撑起来使肺能够扩张。他名符其实地是由于他的心碎了而死,如诗篇第二十二章所预言的那样:“我心在我里面如蜡熔化。”这肯定了当兵拿枪扎他的肋旁时,有血和水流出来。因为心脏周围有一袋水,在承受巨大压力时它会破裂。血与水分开说明他的心脏已经停止了跳动。
“哪知他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以赛亚书 53:5】第36节似乎有点离开上下文,因为他引用的是【诗篇 34:20】。但在那一章诗篇里,大卫赞美神使他脱离死亡。在那一章诗篇里,“他的骨头,一根也不可折断”指的是脱离一切的伤害。但耶稣在被不公地处死时并没有脱离一切的伤害。但这正是角度由旧约转到新约的地方。因为旧约里说的多是属世的事,多是像征性的东西,而新约里说的则是其实质,说的是属灵的和天上的事。虽然从肉体来说他是死了,但从灵上说他并没有受到伤害,他从死里的复活也显示出新的现实——死是不可怕的。
第38-42节 有关约瑟的更多描述的可见于路加福音第二十三章:“有一个人名叫约瑟,是个议士,为人善良公义。众人所谋所为,他并没有附从。他本是犹太亚利马太城里素常盼望神国的人。这人去见彼拉多,求耶稣的身体。”我们从此可以看出公会里并没有一致的共识,尼哥底母和约瑟就是其中两个支持耶稣的成员。另一方面,这说明信徒往往出自最出人意料的人里。早些时候,那些被犹太社会所抛弃的和被犹太权贵所鄙视的撒玛利亚人中有许多信了主。而在使徒行传里,我们看到这个范围又在变化。宗教权贵将被基督徒所蔑视,但神又出人意料地传化了保罗。没有哪一类人不能出基督徒。
尽管安息日就要到了,尼哥底母还是预见到要赶快为安葬做准备。因为他必须在下午六点前入葬,按犹太人的计时法,下午六点就是第二天的开始。他葬在约瑟的墓里,约瑟是个富人,这就应验了预言:“人还使他与恶人同埋;谁知死的时候,与财主同葬。”【以赛亚书 53:9】恶人指的是与他同钉十字架的两个强盗,财主则是约瑟,他被葬在约瑟的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