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修士马丁·路德在1500年代早期被加拉太书吸引,开始新教革命是有原因的。在加拉太书里,保罗讨论了一个渗透到教会里的邪教。这个邪教强迫犹太化,和后来的天主教有很多相同的特质。
在加拉太书第二章里,保罗讲述了这个邪教的起源和他之前与此事的过往。它始于耶路撒冷教会,这个教会被天主教看作是总部,但保罗不这样认为。在加拉太书第一章里,保罗刻意与耶路撒冷教会保持距离。耶路撒冷教会由彼得、雅各和约翰领导。保罗确保人们明白他不是从那些人或那个教会得到他的行军命令。
“作使徒的保罗,不是由于人,也不是借着人,乃是借着耶稣基督,与叫他从死里复活的父神,”【加拉太书 1:1】
“弟兄们,我告诉你们,我素来所传的福音,不是出于人的意思。因为我不是从人领受的,也不是人教导我的,乃是从耶稣基督启示来的。”【加拉太书 1:11-12】
“然而那把我从母腹里分别出来,又施恩召我的神,既然乐意将他儿子启示在我心里,叫我把他传在外邦人中,我就没有与属血气的人商量,也没有上耶路撒冷去,见那些比我先作使徒的,惟独往亚拉伯去,后又回到大马色。过了三年,才上耶路撒冷去见矶法,和他同住了十五天。至于别的使徒,除了主的兄弟雅各,我都没有看见。”【加拉太书 1:15-19】
在第二章里,他提到使徒行传第十五章里的事件:“有几个人从犹太下来,教训弟兄们说:‘你们若不按摩西的规条受割礼,不能得救。’保罗、巴拿巴与他们大大地纷争辩论。众门徒就定规,叫保罗、巴拿巴和本会中几个人,为所辩论的上耶路撒冷去见使徒和长老。”【使徒行传 15:1-2】
当他来到耶路撒冷教会时,这是他所遇到的。“惟有几个信徒是法利赛教门的人起来说:‘必须给外邦人行割礼,吩咐他们遵守摩西的律法。’使徒和长老聚会商议这事。”【使徒行传 15:5-6】
在与天主教徒讨论这件事时,他们用天主教的观点解释使徒行传里的事件,但忽略了考虑保罗在加拉太书第二章里记录的他对这些事件的看法。因为保罗对这些事情的看法与天主教是如此相反,他们对此视而不见。
在加拉太书第二章里,保罗说他和巴拿巴带着提多到那里后发生了什么。他写到:“但与我同去的提多,虽是希利尼人,也没有勉强他受割礼。因为有偷着引进来的假弟兄,私下窥探我们在基督耶稣里的自由,要叫我们作奴仆。我们就是一刻的工夫也没有容让顺服他们,为要叫福音的真理仍存在你们中间。至于那些有名望的,不论他是何等人,都与我无干。神不以外貌取人。那些有名望的,并没有加增我什么,”【加拉太书 2:3-6】
耶路撒冷教会被天主教称为当时的总部,由彼得领导。天主教把彼得称作第一任教皇。耶路撒冷教会中有不信的人,他们是假弟兄,但他们却在那里制定议程。就在彼得、雅各和约翰的鼻子底下,他们不但在那个教会里公开宣扬他们的假教义,还派差传的人到其它教会去散布他们的假教义。这些事之所以被允许发生,显然彼得、雅各和约翰没有尽到他们的责任。保罗因为他们这么不负责任而感到不满。因此他说:“至于那些有名望的,不论他是何等人,都与我无干。神不以外貌取人。那些有名望的,并没有加增我什么,”【加拉太书 2:6】接下来,他还在那一章里提到他如何当面抵挡了彼得。“后来矶法到了安提阿,因他有可责之处,我就当面抵挡他。”【加拉太书 2:11】
保罗在加拉太书中根本没有提到他认为彼得是某种“教皇”,更不用说接受来自耶路撒冷教会的行军命令。是保罗纠正了他们。耶路撒冷教会是一个宗派教堂,由于其他使徒对外邦人的偏见,那里青一色的都是犹太人。
彼得在一个充满偏见的文化中长大。主不得不给他一个特殊的异象,才能使他去与一个外邦人说话。当彼得来到哥尼流家时,“就对他们说‘你们知道犹太人和别国的人亲近来往本是不合例的。但神已经指示我,无论什么人,都不可看作俗而不洁净的。’”【使徒行传 10:28】然而事实上这并不违反摩西律法。彼得还陷在人造的犹太规矩里。当彼得回到耶路撒冷教会时,他受到了怎样的接待呢?“及至彼得上了耶路撒冷,那些奉割礼的门徒和他争辩说:‘你进入未受割礼之人的家,和他们一同吃饭了。’”【使徒行传 11:2-3】你认为哥尼流在哪个教会里上聚会呢?当然不是耶路撒冷教会。想象一下,外邦人基督徒不被允许进入“教皇”彼得的教会。
这进一步体现在使徒行传第六章,“那时,门徒增多,有说希利尼话的犹太人,向希伯来人发怨言。因为在天天的供给上忽略了他们的寡妇。”【使徒行传 6:1】这些犹太人寡妇因曾经与外邦人结婚就被忽略。偏见!彼得是怎么回应的呢?“我们撇下神的道去管理饭食,原是不合宜的。”【使徒行传 6:2b】耶稣不是那样教他们的。因为在最后的晚餐上,耶稣服事他们,为他们洗脚,告诉他们照样去做。他们真的不能又事奉神的道又管理饭食吗?我想那时神受够了他们。从那时起,使徒行传转向了你可以称之为“俗人的事奉”。司提反和腓利被选来管理饭食。他们能既管理饭食又事奉神的道吗?是的,他们做到了。使徒行传接下来的几章说的就是他们。事实上,从那时开始,除了哥尼流的那件事之外,使徒行传将注意力从十一位使徒移到了司提反和腓利,更主要的是保罗的那些没有偏见的事奉。虽然耶稣命令十一位使徒说:“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马太福音 28:19b】他们却不愿意这样做。“从这日起,耶路撒冷的教会,大遭逼迫。除了使徒以外,门徒都分散在犹太和撒玛利亚各处。”【使徒行传 8:1】就连遭受逼迫,都没能使他们克服对外邦人的偏见,能够在外邦人中事奉。后来神恰恰召了逼迫他们的那个人作为第十二位使徒。
耶路撒冷教会被偏见败坏了(“一点面酵能使全团都发起来。”【加拉太书 5:9】)这使假福音得以在使徒们的鼻子底下传播。因为他们对人的惧怕和对外邦人的偏见,他们对此视而不见。保罗非常愤怒。“我希奇你们这么快离开那借着基督之恩召你们的,去从别的福音。那并不是福音,不过有些人搅扰你们,要把基督的福音更改了。但无论是我们,是天上来的使者,若传福音给你们,与我们所传给你们的不同,他就应当被咒诅。”【加拉太书 1:6-8】他说如果他自己,一位耶稣基督的使徒,传一个假福音,那么他就应当被永恒地咒诅。这也是间接地说:“即使是彼得、雅各或约翰传一个假福音,那他们就应当被永恒地咒诅。”
他接着说:“我现在是要得人的心呢?还是要得神的心呢?我岂是讨人的喜欢吗?若仍旧讨人的喜欢,我就不是基督的仆人了。”【加拉太书 1:10】他接着说他的信息和事奉不是来自人,也就是说,不是来自其他使徒,也不是来自耶路撒冷教会,他接着说他不惧怕人,但彼得惧怕人。“从雅各那里来的人未到以先,他和外邦人一同吃饭。及至他们来到,他因怕奉割礼的人,就退去与外邦人隔开了。”【加拉太书 2:12】
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
“若仍旧讨人的喜欢,我就不是基督的仆人了。”【加拉太书 1:10b】
“他因怕奉割礼的人,”【加拉太书 2:12b】
关于彼得,这说明了什么?
新约里给教会的书信大部分是保罗写的,这有充分的理由。彼得基本上放弃了他事奉外邦人的责任。这正式发生在使徒行传第十五章和加拉太书第二章。“又知道所赐给我的恩典,那称为教会柱石的雅各、矶法、约翰,就向我和巴拿巴用右手行相交之礼,叫我们往外邦人那里去,他们往受割礼的人那里去。”【加拉太书 2:9】
讽刺的是,天主教把那个会议看作是天主教的第一次会议。因为在那次会议上,彼得正式放弃了他事奉非犹太基督徒的角色。至于“教会柱石”这个称呼,注意其上下文:
“至于那些有名望的,不论他是何等人,都与我无干。神不以外貌取人。那些有名望的,并没有加增我什么,反倒看见了主托我传福音给那未受割礼的人,正如托彼得传福音给那受割礼的人。(那感动彼得,叫他为受割礼之人作使徒的,也感动我,叫我为外邦人作使徒。)又知道所赐给我的恩典,那称为教会柱石的雅各、矶法、约翰,就向我和巴拿巴用右手行相交之礼,叫我们往外邦人那里去,他们往受割礼的人那里去。”【加拉太书 2:6-9】因此,保罗在说使徒时带有贬义。他用“教会柱石”这个称呼来羞辱他们对外貌的骄傲。他们的名望对保罗不算什么。保罗不讨人的喜欢。
关于使徒行传第十五章里的这个会议,路加进一步记录到,耶路撒冷教会承认了保罗的观点,外邦人不需要成为犹太人就能成为基督徒。彼得自己说:“诸位弟兄,你们知道神早已在你们中间拣选了我,叫外邦人从我口中得听福音之道,而且相信。知道人心的神也为他们作了见证,赐圣灵给他们,正如给我们一样。又借着信,洁净了他们的心,并不分他们、我们。现在为什么试探神,要把我们祖宗和我们所不能负的轭,放在门徒的颈项上呢?我们得救乃是因主耶稣的恩,和他们一样,这是我们所信的。”【使徒行传 15:7b-11】
彼得暗示了他给哥尼流传道。主给哥尼流加上什么限制了吗?信传给他的道。事实上哥尼流和他信主的家人甚至在水里受洗之前就都受了圣灵。因为使人得救的不是仪式,而是信福音。关于那件事,经上写到:
“我在约帕城里祷告的时候,魂游象外,看见异象,有一物降下,好像一块大布,系着四角,从天缒下,直来到我跟前。我定睛观看,见内中有地上四足的牲畜,和野兽、昆虫,并天上的飞鸟。我且听见有声音向我说:‘彼得,起来,宰了吃。’我说:‘主啊,这是不可的。凡俗而不洁净的物,从来没有入过我的口。’第二次,有声音从天上说:‘神所洁净的,你不可当作俗物。’”【使徒行传 11:5-9】然而这些在耶路撒冷的使徒拒绝放弃他们的饮食限制。雅各甚至颁布法令说:“所以据我的意见,不可难为那归服神的外邦人,只要写信,吩咐他们禁戒偶像的污秽和奸淫,并勒死的牲畜和血。”【使徒行传 15:19-20】
虽然这把其它仪式排除在对外邦人的要求之外,但是如果把这当作得救的条件,就像天主教对这个法令的看法那样,那么得救就的确是靠做工。但当我们把圣经与圣经做比较,我们得到的不是对保罗所传的福音的不同看法,而是对这个法令的不同看法。
比如,雅各颁布法令说:“吩咐他们禁戒偶像的污秽。”也就是要禁戒吃祭偶像的食物。但保罗对此是怎么说的呢?
保罗写到:“论到祭偶像之物:我们晓得我们都有知识。但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爱心能造就人。若有人以为自己知道什么,按他所当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若有人爱神,这人乃是神所知道的。论到吃祭偶像之物:我们知道偶像在世上算不得什么,也知道神只有一位,再没有别的神。虽有称为神的,或在天,或在地,就如那许多的“神”,许多的“主”,然而我们只有一位神,就是父,万物都本于他,我们也归于他;并有一位主,就是耶稣基督,万物都是借着他有的,我们也是借着他有的。但人不都有这等知识。有人到如今因拜惯了偶像,就以为所吃的是祭偶像之物,他们的良心既然软弱,也就污秽了。其实食物不能叫神看中我们;因为我们不吃也无损,吃也无益。只是你们要谨慎,恐怕你们这自由竟成了那软弱人的绊脚石。若有人见你这有知识的在偶像的庙里坐席,这人的良心若是软弱,岂不放胆去吃那祭偶像之物吗?因此,基督为他死的那软弱弟兄,也就因你的知识沉沦了。你们这样得罪弟兄们,伤了他们软弱的良心,就是得罪基督。所以食物若叫我弟兄跌倒,我就永远不吃肉,免得叫我弟兄跌倒了。”【哥林多前书 8:1-13】吃祭偶像之物的问题不是关乎得救。这个问题在于不要违背其他基督徒的良心。
这个法令是不是使吃祭偶像之物成为非法的呢?不!
保罗写到:“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无论何人,不要求自己的益处,乃要求别人的益处。凡市上所卖的,你们只管吃,不要为良心的缘故问什么话。因为地和其中所充满的都属乎主。倘有一个不信的人请你们赴席,你们若愿意去,凡摆在你们面前的,只管吃,不要为良心的缘故问什么话。若有人对你们说:‘这是献过祭的物,’就要为那告诉你们的人,并为良心的缘故不吃。我说的良心不是你的,乃是他的。我这自由为什么被别人的良心论断呢?我若谢恩而吃,为什么因我谢恩的物被人毁谤呢?所以,你们或吃或喝,无论做什么,都要为荣耀神而行。不拘是犹太人,是希利尼人,是神的教会,你们都不要使他跌倒;”【哥林多前书 10:23-32】
勒死的牲畜和血也类似。这个法令所给的不是一系列得救的条件,而是犹太人基督徒和外邦人基督徒相交的规则。将其视为得救的律法要求不但与保罗关于这些条例所写的相反,更重要的是,它与福音本身相反,如彼得自己所指出的那样,更重要的是,如保罗在加拉太书里广泛涵盖的那样。
天主教用他们对这个法令的误解做为天主教里给得救随意加上各种律法条件的先例。而且,不但单个天主教法令与圣经矛盾,整个按照墨守律法的天主教神学的形象重造福音这个想法本身正是保罗在那个第一次会议里所反对的。那正是他写加拉太书的原因。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天主教对加拉太书的内容视而不见。
让得救变成遵循律法条例的事,无论是从强迫犹太化者的角度,还是天主教的角度,都是与福音正好相反。他们寻求靠做工得救。与保罗对加拉太人的警告相反:“无知的加拉太人哪,耶稣基督钉十字架,已经活画在你们眼前,谁又迷惑了你们呢?我只要问你们这一件:你们受了圣灵,是因行律法呢?是因听信福音呢?你们既靠圣灵入门,如今还靠肉身成全吗?你们是这样的无知吗?”【加拉太书 3:1-3】
他举了亚伯拉罕的例子:“正如‘亚伯拉罕信神,这就算为他的义。’所以你们要知道那以信为本的人,就是亚伯拉罕的子孙。并且圣经既然预先看明,神要叫外邦人因信称义,就早已传福音给亚伯拉罕,说:‘万国都必因你得福。’可见那以信为本的人和有信心的亚伯拉罕一同得福。凡以行律法为本的,都是被咒诅的,因为经上记着:‘凡不常照律法书上所记一切之事去行的,就被咒诅。’没有一个人靠着律法在神面前称义,这是明显的,因为经上说:‘义人必因信得生。’律法原不本乎信,只说:‘行这些事的,就必因此活着。’基督既为我们受了咒诅(“受”原文作“成”),就赎出我们脱离律法的咒诅,因为经上记着:‘凡挂在木头上都是被咒诅的。’这便叫亚伯拉罕的福,因基督耶稣可以临到外邦人,使我们因信得着所应许的圣灵。”【加拉太书 3:6-14】
那些想靠遵行天主教教会法得救的人也同样。那是一回事:靠人的努力得救。保罗在罗马书第四章里对基于圣礼、礼仪和做工的得救做了同样的反对论点,又提到亚伯拉罕。“如此说来,我们的祖宗亚伯拉罕凭着肉体得了什么呢?倘若亚伯拉罕是因行为称义,就有可夸的,只是在神面前并无可夸。经上说什么呢?说:‘亚伯拉罕信神,这就算为他的义。’做工的得工价,不算恩典,乃是该得的;惟有不做工的,只信称罪人为义的神,他的信就算为义。正如大卫称那在行为以外蒙神算为义的人是有福的。他说:‘得赦免其过,遮盖其罪的,这人是有福的。主不算为有罪的,这人是有福的。’”【罗马书 4:1-8】
保罗看到靠做工得救和单单靠信神的应许得救之间的显著区别。正像保罗时代的那些强迫犹太化者,今天的天主教也是基于工作的拯救。对于保罗对强迫犹太化者的反对,他们的回答是这只是关于哪些条例是一个人得救必须遵守的不同意见,而不顾保罗的书信的实际内容,他在那里说得救不在于遵循条例,而单单在于信神的应许。因此,天主教给得救加了各种要求,就像强迫犹太化者那样,作为各种礼仪工作,而不是承认彼得和保罗关于这件事究竟说的什么,也就是说,得救不是靠做工,而是通过信,靠神的恩典。
律法的目的是什么呢?“这样,律法是与神的应许反对吗?断乎不是!若曾传一个能叫人得生的律法,义就诚然本乎律法了。但圣经把众人都圈在罪里,使所应许的福,因信耶稣基督,归给那信的人。但这因信得救的理还未来以先,我们被看守在律法之下,直圈到那将来的真道显明出来。这样,律法是我们训蒙的师傅,引我们到基督那里,使我们因信称义。但这因信得救的理既然来到,我们从此就不在师傅的手下了。所以,你们因信基督耶稣,都是神的儿子。”【加拉太书 3:21-26】从来没有人靠遵守条例得救。将来也没有人靠遵守条例或参与他们的宗教仪式得救。
如果你把你的得救看作是取决于遵守条例,你就是被误导了。你还没有信基督。
比如,考虑天主教对守“圣日”的痴迷。保罗写到:“现在你们既然认识神,更可说是被神所认识的,怎么还要归回那懦弱无用的小学,情愿再给它作奴仆呢?你们谨守日子、月分、节期、年分!我为你们害怕,惟恐我在你们身上是枉费了工夫。”【加拉太书 4:9-11】
关于圣礼神学,保罗对加拉太人的最后劝勉之一是样的:“基督释放了我们,叫我们得以自由,所以要站立得稳,不要再被奴仆的轭挟制。我保罗告诉你们:若受割礼,基督就与你们无益了。我再指着凡受割礼的人确实地说,他是欠着行全律法的债。你们这要靠律法称义的,是与基督隔绝,从恩典中坠落了。我们靠着圣灵,凭着信心,等候所盼望的义。”【加拉太书 5:1-5】
同样,对天主教,可以说:“基督释放了我们,叫我们得以自由,所以要站立得稳,不要再被奴仆的轭挟制。我告诉你们:若皈依天主教,基督就与你们无益了。我再指着凡受天主教圣礼主义神学蒙骗的人确实地说,他是欠着行全天主教教会法的债。你们这要靠天主教教会法称义的,是与基督隔绝,从恩典中坠落了。我们靠着圣灵,凭着信心,等候所盼望的义。原来在基督耶稣里,宗教仪式全无功效;惟独使人生发仁爱的信心才有功效。因为神的国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义、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