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无罪

基督徒在今生能够达到完美无罪吗?他是不是不可避免地将达到完美无罪呢?是不是基于他们以前的什么“经历”,某些基督徒能达到,而某些达不到呢?“完美无罪”是多么“无罪”呢?

最近我收到一封信,其中部分如下:

我们最近在我们教会的主日学时间有一个“激烈”的讨论。有一对以前在别处敬拜的夫妇相信基督徒就不犯罪了,如果他们犯罪,那么他们本来就不是基督徒。他们似乎认为他们不再犯罪了。但他们说,如果一个人犯了罪,他必须“回去”,从初始的工做起(受洗,等等)。

有人让我指出圣经在这个问题上是如何教导的。然而在指出圣经关于这个问题是如何说的同时,有必要搞清基督徒们在这个问题上所持的各种立场,这样我们就可以有东西与圣经所讲的作比较。我在墨守律法的阿民念主义完美主义一文里分析了卫斯理和芬尼的完美主义的概念,我先把他们独特的命题加以分类,然后将它们与【约翰一书 3:9-10】等常被用来证明完美成圣概念合理性的经文作比较。

“凡从神生的就不犯罪,因神的道(原文作“种”)存在他心里;他也不能犯罪,因为他是由神生的。从此就显出谁是神的儿女,谁是魔鬼的儿女:凡不行义的就不属神,不爱弟兄的也是如此。”【约翰一书 3:9-10】

卫斯理和芬尼

多年前,圣洁运动的创始人之一卫斯理在基督徒中引进一个观点,认为基督徒的完美可以通过第二次恩典所做的工,也就是圣灵的洗,在今生达到。虽然他的“基督徒的完美”的概念的确不包括因无知所犯的罪。因此,很多完美类的人不得不保持对他们自己的罪性的无知,以维持关于他们已经达到了这种完美状态的见证。

查尔斯·芬尼在这个问题上略有不同,他不为无知而犯的罪开脱。而且他进一步持有这样一个立场:人每次犯罪就失去他的拯救。因此按照芬尼的神学,人不但不能够声称他们达到了完美无罪,因为他们怎么知道他们胜过了不知晓的罪,而且没人能够声称他们得救了,因为他们怎么知道他们有没有因为无知犯的罪失去了拯救?我在别的地方已经证明芬尼的神学不自恰,而大多数圣洁类的人遵循卫斯理。所以,我将讨论卫斯理。

卫斯理关于完美圣洁的观点与一个人是否已经由神生无关,而在于他是否经历了第二次恩典,灵恩派喜欢将其称为受圣灵的洗。因此卫斯理把由神生的人分为两类,一类是已经受了圣灵的洗,一类还没有。“真正转变了的人将一定会顺服地坚持下去直到他适合天堂,实现得救”,但从另一方面讲,“那些受洗成为神的儿女,但现在是魔鬼的儿女的人,也许还能领受成为神的儿子的大能,他们也许还能再次得到他们所失去的,甚至包括得儿子名分的灵。”

因此他相信,“真正转变了的人”不能失去他们的救赎,因为他们将不可避免地坚持(这与加尔文主义关于圣徒坚忍不拔的观点相同);然而他相信由神生的人能够失去他们的救赎。因此他一定不相信每个由神生的人必须是“真正转变了的”。

这种神学可见于在卫斯理派和灵恩派,把由神生的人作这样的划分没有圣经的根据。上面引用的【约翰一书 3:9-10】肯定从神生的就不犯罪。而不是有些犯罪有些不犯罪。“因为凡从神生的就胜过世界;”【约翰一书 5:4a】这里也没有说从神生的有些胜过世界,有些没有胜过世界

因此,卫斯理错误地在从神生的人中作这种区分。反之,圣经,比如约翰一书,把真正从神生的人与那些只是声称从神生的人区别开来。或者用卫斯理的话来说,圣经肯定凡从神生的人都属于“真正转变了的”,因此将坚持到底,如【约翰一书 2:19】所肯定的那样。“他们从我们中间出去,却不是属我们的。若是属我们的,就必仍旧与我们同在。他们出去,显明都不是属我们的。”【约翰一书 2:19】

卫斯理还提出完美洁净的基督徒仍然能够失去他们的救赎。“我说完美的意思是对神和我们的邻舍谦卑,温柔,忍耐的爱,制服我们的怒气、言词、和行为。我不认为不可能从中堕落,无论是部分地,还是完全地。”但这里卫斯理由于是纯粹的教条主义,还是没想透彻。如果一个人因为犯罪失去他的救赎,那么达到完美无罪的人就不可能失去他们的救赎,因为他们不再能犯罪。我们再次用卫斯理的话说,“真正转变了的人”永远不会跌倒。

我们发现卫斯理不仅与圣经矛盾,而且在逻辑上也不自恰

拿撒勒人教会就是宣誓效忠这种卫斯理神学的教派之一,循道宗和诸如此类的也如此。

虽然那些属于卫斯理神学的人,比如拿撒勒人教会之类,说基督徒的完美,他们相信这样一个人的确继续做一些他们称作“缺点、不足、错误、偏离完美行为标准”的事。他们把这些事称为“不自觉的和无辜的”。但如果这些不是罪,何必要提它们呢?虽然他们小心地避免在这个单子里使用“无知”一词,卫斯理的确把它包括在他的单子里。然而,关于态度,他们提出,这样一个人永远不会有与基督的灵相悖的态度或回应。这样一个人永远不会在行为、言辞或思想上有意识地犯罪。“有意识地”当然是为圣洁类的人留下的一个漏洞。

或者用卫斯理自己的话,他在“对基督徒完美的一个直白描述”(http://wesley.nnu.edu/john_wesley/plain_account/)一文中说:

“对基督徒完美最普遍的偏见也许来自对其性质的误解。我们故意让,并且继续宣称,今生没有这样的完美,因为这意味着要么免除行善和神命定的所有条例,要么脱离无知、错误、试探、和与血肉相连各种软弱的自由。”

“再者,我们相信,今生没有这样的完美,这意味着完全的解救,无论从无知,或错误,对得救不是必要的事,或从多重试探,还是从无数的软弱,能够腐朽的身体或多或少地压制了灵魂。我们在圣经上找不到任何根据说,任何住在土房子里的人都完全免受身体软弱的影响,或免受对很多事的无知的影响;或想象任何人不能犯错,或在各种试探中跌倒。”

似乎一个人对自己的罪越无知,他就越被看作是达到了完美无罪的状态。


关于“无罪”这个词

有些卫斯理派的人对我用“无罪”这个词感到恼怒。但约翰·卫斯理本人说:“我不主张无罪这个词,虽然我不反对用这个词。”这个词从一开始就用来描述他的立场,这他是知道的,而且他对此没有什么问题。


对待圣洁神学

如果一但由神生就立刻达到完美无罪的状态当然很好。但事实显然不是这样,比如保罗在他自己的基督徒经历里肯定了这一点,他说:“这样看来,我以内心顺服神的律;我肉体却顺服罪的律了。” 【罗马书 7:25b】 还有:“我们若说自己无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们心里了。”【约翰一书 1:8】但我要说最明显的就是新约书信从来没有提到恩典在今生做的第二次工使人变成完美无罪这个事实。反之,新约书信写了很多关于义的生活和战胜罪;这不是写给非基督徒,而是写给那些蒙拣选,得救,由神生的。但如果这些人只能行义,不能做任何有罪的事,何必要有这些告诫,你觉得呢?要支持圣洁神学,就应该能找到一些经文不适用于虽所有的基督徒,而只适用于某类特殊的基督徒,他们已经达到了完美的圣洁。

的确有恩典做的第二次工,但不是在今生。保罗说:“使我认识基督,晓得他复活的大能,并且晓得和他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或者我也得以从死里复活。这不是说我已经得着了,已经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着基督耶稣所以得着我的(“所以得着我的”或作“所要我得的”)。”【腓立比书 3:10-12】保罗说,只有死了,从死里复活,才能达道这种完美。他不是用比喻的方式这样说的,在今生,我们住在“肉体”里,这个词译自希腊文“σαρξ”。在《新国际版》(NIV)里,这个词大多被译成“sinful nature”(罪性)。我们在今生无法达到完美无罪。

如果看像上面提到的【约翰一书 3:9】这样的经文,它没有像灵恩派精英主义那样把基督徒分成不同的类别。这节经文说的是“凡”从神生的都这样,而不是说某些假想的精英基督徒阶层。

在我看来,圣洁类中的这种精英态度与耶稣时代宗教精英的态度没什么两样。如果他们要夸他们有多么完美无罪,那就用他们的行为来证明。我在现实中还没有遇到任何一个能够达到他们自己标准的人,更不用说神的标准了。耶稣对待这种人的办法就是指出他们的罪。关于那个通奸的女人,耶稣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 【约翰福音 8:7b】就连耶稣的敌人,他那个时代的宗教精英,对他们自己的罪性都不会无知到敢于公开宣称完美无罪。如果有人声称他们达到了完美无罪,那是一件很大很大的事,必须仔细审查。就连耶稣都那样。耶稣自己就鼓励别人仔细审查他的行为,他说:“你们中间谁能指证我有罪呢?”【约翰福音 8:46a】如果他们对自己的罪性“无知”,那么出于对基督徒兄弟的爱,必须要让他们知道他们自己的罪性。注意到,比如耶稣在马太福音第十九章里,是如何对待这样一个人的。有一个人来见耶稣,就像圣洁类的人声称他们完美无罪那样,很随意地用了“良善”这个词。耶稣立刻注意到了这一点,知道这个人还没有认识到罪,而这是来到信所必须的。他首先指着律法,想让他认识到罪。但这个人显然认为他自己完美无罪,声称他遵守了律法中的一切。但显然他只是在有限的字面意义上思考,而不是用律法的灵思考。于是耶稣来到问题的核心,给他一个命令,指出他的贪婪。这正是基督徒事奉的一部分,羞辱那些认为自己是“良善”的人。

比如,我注意到在前面提到的那个拿撒勒人教会的网站上,我可以很容易地指出,在他们声称完美无罪的同时,他们在同一网站上提倡一个有罪的做法。如他们所说:“拿撒勒人教会允许和任命女人作牧师。事实上,美国的第一个女牧师就始于十九世纪末的圣洁运动。”但保罗在提摩太前书里说:“女人要沉静学道,一味地顺服。我不许女人讲道,也不许她辖管男人,只要沉静。因为先造的是亚当,后造的是夏娃;且不是亚当被引诱,乃是女人被引诱,陷在罪里。”【提摩太前书 2:11-14】注意这个命令不是基于文化,而是基于神在创世纪里设定的男女角色关系的本质。让我大胆地说,女权主义就是推动具有女性化特征的灵恩运动的因素之一。

有位女士写给我,给我说清楚她的性别的特征,说女人“emote”多于男人。我不得不在字典上查“emote”这个词,下面是字典上说的,还有一个例子:

美国传统词典(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EMOTE
表达情感,特别是以过度或戏剧性的方式:“她越emote,他就越少听,而他越少听,她就变得更加尖锐和情绪化。”

这难道不正是灵恩运动的特征吗?还有,虽然不是女性本身的特征,但女权主义的特征就是其篡夺男性的权威。

至于非卫斯理派对像【约翰一书 3:9-10】这样的经文的观点,可参看查经班解经

真挚地,

艾迪文


2023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