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叛和不认

犹大

除酵饼

马太福音 26:23-25
23 耶稣回答说:“同我蘸手在盘子里的,就是他要卖我。
24 人子必要去世,正如经上指着他所写的,
但卖人子的人有祸了!
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
25 卖耶稣的犹大问他说:
“拉比,是我吗?”
耶稣说:“你说的是。”

如我们在前面的查经里提到的,犹大是从逾越节宴席上除去的酵。也许耶稣选择他作使徒——十二使徒中的一位——是要警告基督徒将来这种人将在他们中间出现,甚至在领袖中。关于以色列的领袖,他已经把这一点说得很明白,但教会也应该有判断和审断那些声称在信中的人。“因为审判教外的人与我何干?教内的人岂不是你们审判的吗?至于外人,有神审判他们。你们应当把那恶人从你们中间赶出去。” 【哥林多前书 5:12,13】保罗也警告以弗所教会的长老们说:就是你们中间,也必有人起来,说悖谬的话,要引诱门徒跟从他们。所以你们应当儆醒,记念我三年之久,昼夜不住地流泪,劝戒你们各人。” 【使徒行传 20:30-31】

为什么犹大要背叛耶稣?

马太福音 26:14-16
14 当下,十二门徒里有一个称为加略人犹大的,去见祭司长说:
15 “我把他交给你们,你们愿意给我多少钱?”
他们就给了他三十块钱。
16 从那时候,他就找机会要把耶稣交给他们。

犹大图的是钱。关于他决定背叛基督的最早的记录可见于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两本书都记录了这件事发生在一个女人把至贵的香膏用在耶稣身上之后。约翰福音记录说反对这样浪费钱的是犹大。约翰福音说:“他说这话,并不是挂念穷人,乃因他是个贼,又带着钱囊,常取其中所存的。”【约翰福音 12:6】犹大希望从别人的慈善发财。他就像有些“基督徒”出于贪婪去偷别人出于慈善捐的钱一样。如果耶稣不在场,这种人还会用假教训来谋利,如保罗写到:

“若有人传异教,不服从我们主耶稣基督纯正的话与那合乎敬虔的道理,他是自高自大,一无所知,专好问难,争辩言词,从此就生出嫉妒、分争、毁谤、妄疑,并那坏了心术,失丧真理之人的争竞。他们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提摩太前书 6:3-5】

犹大也许被这个女人的慷慨大方所羞辱。因为他要求所有的捐献都经过他的手和他的钱囊。今天有些人要求你对神的事奉必须经过他们和他们的“事工”。他们不欣赏别人的事工。如过你没有把钱给他们,你就不是在事奉基督。他们侮辱和嘲笑你,声称你的努力都是白费。那是犹大!

自杀

马太福音 27:3-5
3 这时候,卖耶稣的犹大看见耶稣已经定了罪,
就后悔,把那三十块钱拿回来给祭司长和长老说:
4 “我卖了无辜之人的血是有罪了。”
他们说:“那与我们有什么相干?你自己承当吧。”
5 犹大就把那银钱丢在殿里,出去吊死了

有些人认为犹大悔改了,因此得了救。但这不是正确的悔改。有很多人,特别是属非基督教的人,认识到他们是罪人,认识到他们犯了罪。但那并不能使他们得救。这里我们看到犹大没有寻求对他所犯的罪的饶恕,而是决定为他自己的罪付出代价。他把自己放在神的地位上,作他自己的审判官和执刑官——把神排除在外。他拒绝了基督为他的罪所付出的赎罪祭。他没有求告神作他的救主。

但这也说到了机构化宗教领袖的不负责。因为这里有一个人来向他们承认自己的罪,而且显然有悔改的愿望。但他们的回答是什么呢?“那与我们不相干!”因此他们也是把他推去自杀的帮凶。但犹大找的就是这样的人。为什么他不去找其他使徒承认自己的罪呢?因为他没有与他们一道的愿望。他与那些把基督钉十字架的人认同。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比他们更坏,因为他更知道基督,因此尽管是个叛徒,他可以肯定地说耶稣是无辜的。这特别有意思,因为人通常的本性是出于忿怒不公地给人定罪,然后又给自己开脱。但犹大不能给这样的背叛开脱。也许他没有料到这会导致基督的死。我们常常低估罪的效果。而我们也会过高地估计别人的“良善”。

三十块钱

马太福音 27:6-10

6 祭司长拾起银钱来说:
“这是血价,不可放在库里。”
7 他们商议,就用那银钱买了窑户的一块田,为要埋葬外乡人。
8 所以那块田直到今日还叫作“血田”。
9 这就应了先知耶利米的话,说:
“他们用那三十块钱,就是被估定之人的价钱,是以色列人中所估定的,
10 买了窑户的一块田。这是照着主所吩咐我的。”

摩西律法没有特别地说到“血钱”,也没有说到把血钱放在库里。但也许他们从【申命记 23:18】得到了一个特别的应用,这一节说:“娼妓所得的钱,或娈童(原文作“狗”)所得的价,你不可带入耶和华你神的殿还愿,因为这两样都是耶和华你神所憎恶的。”我想他们合理地将此推广到包括所有靠罪的行为得来的钱。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他们这就是承认耶稣的确是无辜的。这是另一个这类假冒为善的人的典型例子,注重小事,但同时忽略更重要的事。“你们这瞎眼领路的,蠓虫你们就滤出来,骆驼你们倒吞下去。”【马太福音 23:24】

这里引用耶利米的话其实记录在撒迦利亚书里。对这个差异有三种解释。一是文字里有拼写的错误,比如撒迦利亚的缩写和耶利米的缩写有可能被搞混。二是马太福音在这里可能用“耶利米”泛指先知。或者耶利米口头上说了这个预言,但没有写下来。

读一下撒迦利亚书第十一章里这个预言的上下文很有启发。

4 耶和华我的神如此说:
“你撒迦利亚要牧养这将宰的群羊。
5 买他们的宰了他们,以自己为无罪。
卖他们的说:‘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因我成为富足。
牧养他们的并不怜恤他们。”

这正是犹大和宗教领袖的态度。

10 我折断那称为荣美的杖,表明我废弃与万民所立的约
11 当日就废弃了。这样,那些仰望我的困苦羊,
就知道所说的是耶和华的话。
12 我对他们说:
“你们若以为美,就给我工价,不然,就罢了。”
于是他们给了三十块钱,作为我的工价。
13 耶和华吩咐我说:
“要把众人所估定美好的价值,丢给窑户。”
我便将这三十块钱,在耶和华的殿中丢给窑户了。

这里说到一个约被废弃,就如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上说一个新的约被建立。注意到“估定美好的价值”这个短语,然而这是主耶和华在说话。犹大给主耶和华估定的价值是三十个银钱。(你给神估定的价值是多少呢?)最后他所赚的钱和他一起都进了坟墓。罪的工价乃是死。


彼得

马太福音 26:31-35
31 那时,耶稣对他们说:
“今夜你们为我的缘故,都要跌倒。
因为经上记着说:‘我要击打牧人,羊就分散了。’
32 但我复活以后,要在你们以先往加利利去。”
33 彼得说:“众人虽然为你的缘故跌倒,我却永不跌倒。”
34 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今夜鸡叫以先,
你要三次不认我。”
35 彼得说:
我就是必须和你同死,也总不能不认你。”
众门徒都是这样说。

马太福音 26:69-75

69 彼得在外面院子里坐着,有一个使女前来说:
“你素来也是同那加利利人耶稣一伙的。”
70 彼得在众人面前却不承认,说:
我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
71 既出去,到了门口,又有一个使女看见他,就对那里的人说:
“这个人也是同拿撒勒人耶稣一伙的。”
72 彼得又不承认,并且起誓说:
我不认得那个人。”
73 过了不多的时候,旁边站着的人前来,对彼得说:
“你真是他们一党的。你的口音把你露出来了。”
74 彼得就发咒起誓地说:
我不认得那个人。”立时,鸡就叫了。
75 彼得想起耶稣所说的话:
“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
他就出去痛哭。

犹大的背叛和彼得的不认有某些类似之处。两者都是为了他们自身的益处。犹大图的是钱,而彼得则想保全自己的性命。两个都是罪人。但两人之间也有重要的区别。虽然犹大的背叛行为是他在某个时刻干的,但犹大的背叛是他所选择的罪的生活方式的长时间的积累。但彼得的那个行为与他的特征不符。犹大是跳进罪里的,而彼得是跌进去的。那是肉身的一时软弱,如耶稣在园子里所暗示的。“总要儆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你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马太福音 26:41】我们从他开始宁愿同死的话可以看出他的心灵是愿意的。很多时候我们想做某些事,但发现我们的肉身阻止将其行出来。在面对突然的惧怕时犹为如此。它们往往引发条件反射。在我们心灵里的是什么不能由这种条件反射来评估,而要用我们的生活方式。这就是犹大和彼得之间的区别。

后来彼得自己写到招致灭亡的那种“不认”。

“从前在百姓中有假先知起来,将来在你们中间也必有假师傅,私自引进陷害人的异端,连买他们的主他们也不承认,自取速速的灭亡。” 【彼得后书 2:1】

耶稣教导说:

“凡在人面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认他。
 凡在人面前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认他。”
【马太福音 10:32-33】

保罗写到:

“我们若能忍耐,也必和他一同作王;
 我们若不认他,他也必不认我们;”
【提摩太后书 2:12】

但这说的不是不可饶恕的罪。他们在这里说的是一个永久的选择。但彼得没有从深信上不认耶稣,而只是出于肉身暂时的软弱。彼得后来的确公开地承认耶稣。如果他没有的话,是的,主在审判日上将不认他。但注意到耶稣在这件事之前所说的:

“西门,西门,撒但想要得着你们,好筛你们,像筛麦子一样。但我已经为你祈求,叫你不至于失了信心。你回头以后,要坚固你的弟兄。”【路加福音 22:31-32】

耶稣知道他会不认他。看上去尽管他祷告他不至于失了信心,但他知到他将失了信心!当彼得不认耶稣时,他难道没有失了信心吗?是的,但这不是耶稣在这里所讲的。在这里他说的是永久的失去——完全地失去。而悔改的门总是开着的。

有意思的是注意到耶稣对犹大和彼得的不同态度,尽管他们类似的行为。他完全给犹大定罪。但他却为彼得祷告,给予鼓励。这里我们看到他甚至把将来坚固弟兄的责任交给彼得,尽管事实上彼得将暂时地不认他。这就是耶稣对待真正的信徒的态度,尽管他们暂时地在罪上跌倒。甚至在罪尚未行出之前,他就饶恕了。而且这种罪不使他们失去事奉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