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αγαπαω爱
的一个分析

四、αγαπαω爱的特征

哥林多前书
13:1 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
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
13:2 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
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
13:3 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
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

13:4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
13:5 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
13:6 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13:7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13:8 爱是永不止息。

先知讲道之能,终必归于无有;
说方言之能,终必停止;知识也终必归于无有。
13:9 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讲的也有限,
13:10 等那完全的来到,这有限的必归于无有了。
13:11 我作孩子的时候,话语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
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了。
13:12 我们如今仿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
(“模糊不清”原文作“如同猜谜”);
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

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时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样。
13:13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

这是在基督徒婚礼上很受喜爱的一段经文。但要意识到,这段的上下文是批评存在于哥林多教会的一些态度,特别是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对属灵恩赐的痴迷和他们自我追求的精英态度。因为爱不一定对应于外在的“灵性”。第11节暗示,随着人的成熟,像信、望、爱这样的美德变得更重要,而特殊的属灵恩赐、能力、性格则多被看作是工具,用来达到目的的手段,用来表达一个人的信、望、爱的方法。但对于小孩子来说,工具就是玩具。小孩子醉心于他们的玩具。他们为他们的玩具争闹,自夸。

而在信、望、爱这三样中,最大的是爱,因为信和望只与未曾见过或经历过的事情有关。所以虽然信和望存在于现在直到审判日,而爱却是永恒长存的美德。

恩慈、宽容、忍耐

我们可以通过考虑耶稣的一生和事奉,或更广泛地,神是如何应用这些概念的,来充实关于基督徒爱的特征这一段。神是如何显明他的恩慈和忍耐的呢?能想起最明确的经文是【罗马书 2:1-4】

2:1 你这论断人的,无论你是谁,也无可推诿,你在什么事上论断人,就在什么事上定自己的罪;因你这论断人的,自己所行却和别人一样。
2:2 我们知道这样行的人,神必照真理审判他。
2:3 你这人哪,你论断行这样事的人,自己所行的却和别人一样,你以为能逃脱神的审判吗?
2:4 还是你藐视他丰富的恩慈、宽容、忍耐,不晓得他的恩慈是领你悔改呢?

这说的是神对罪人恩慈、宽容、忍耐,是希望这种恩慈能够领人悔改这个事实。但你从上下文和旧约里的很多例子可以看出,神的宽容是有限度的,在过了那个限度之后,不悔改的人就会受到审判和神的忿怒。有些人,特别是在今天,误解了神的恩慈、宽容和忍耐,以为神肯定了他们罪恶的生活方式。他们以为,即然他们还没有因为他们的罪受到任何惩罚,那么他们就永远不会受到惩罚,或者,他们所做的没有罪。或者,那些更讥诮的人得出结论说,不存在公义的神,因为并不是每一个恶行都会立即招致审判。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神宽容人的罪的真正原因是要给他们一个悔改和被饶恕的机会。说到公义,神在没有赎罪祭的情况下,宽容了不公和没有被惩罚的罪数千年。

“神设立耶稣作挽回祭,是凭着耶稣的血,借着人的信,要显明神的义;因为他用忍耐的心宽容人先时所犯的罪,好在今时显明他的义,使人知道他自己为义,也称信耶稣的人为义。” 【罗马书 3:25-26】

圣经是在圣洁和公义这个大前题下说爱是恩慈、宽容、忍耐,因此这个世界所说的恩慈、宽容、忍耐,的确还有爱往往不是圣经所说的基督徒的爱。在基督徒生活中,爱就是做为神的儿女,效法神的态度。比如我们在前一个关于爱的查经里看到经上写到:“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这样,就可以作你们天父的儿子。因为他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马太福音 5:44-45】但让我们记住,神那样做的原因是要通过以恩慈对待罪人,领他们悔改。因为,“他愿意万人得救,明白真道。”【提摩太前书 2;4】 “他从一本造出万族的人(“本”有古卷作“血脉”),住在全地上,并且预先定准他们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要叫他们寻求神,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其实他离我们各人不远。”【使徒行传 17:26-27】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学会像罗马书第二章说的那样宽容人的罪性,但目的是要从神的忿怒中把人救出来。

保罗在转变之前就有点像今天的穆斯林好战份子,对基督徒充满了敌意。但主宽容了他的虐待,领他悔改,关于这件事,保罗写到:“然而我蒙了怜悯,是因耶稣基督要在我这罪魁身上显明他一切的忍耐,给后来信他得永生的人作榜样。”【提摩太前书 1:16】

爱是不自夸,不张狂

如我们在哥林多前书关于这一段查经中所提到的,圣经说的爱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谦卑。注意到“谦卑”对第4-5节里所描述的那些特征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没有谦卑就没有爱。事实上,也没有得救。因为一个人只有谦卑才能认识基督。考虑在神定义爱的那些示例里,谦卑是如何起作用的。

“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马书 5:8】

想一想在这个过程中,基督这样顺服所必需具有的谦卑,考虑到他先前的位置。在事奉神的时候,这是我们要效仿的最主要的榜样。

“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立比书 2:5-8】

我们常常忘了谦卑与屈辱是手牵手的。在事奉人的过程中,神经受了很多屈辱,神的儿女不可避免的也是如此。然而谦卑不同于糟糕的自我形象。当然耶稣就没有把他自己描绘成有糟糕的自我形象。但从他在事奉中的交往和他对待虐待的态度里,丝毫看不到这个世界希望从一个王的身上所要看到的高傲的精英态度,尽管我们从当时的统治者乃至今天的统治者身上都看得到这种态度。

爱是不嫉妒,不求自己的益处

经济往往是由嫉妒驱动的。“我又见人为一切的劳碌和各样灵巧的工作,就被邻舍嫉妒。”【传道书 4:4a】但爱的特征却是知足,这就给人松绑,使其能够专心地去满足他人的真正所需。但这种态度在基督徒中也是不多见的,比如保罗在腓立比书中表扬提摩太说:“因为我没有别人与我同心,实在挂念你们的事。别人都求自己的事,并不求耶稣基督的事。”【腓立比书 2:20-21】让我们记住,“并且他替众人死,是叫那些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哥林多后书 5:15】嫉妒会自然地带来对他人的恨,保罗在说到我们在转变以前的经历时说:“我们从前也是无知、悖逆,受迷惑,服事各样私欲和宴乐,常存恶毒(或作“阴毒”)、嫉妒的心,是可恨的,又是彼此相恨。”【提多书 3:3】

机构化教会领袖的反面例子

基督徒中最莫名其妙的就是机构化宗教精英所表现出的嫉妒、自我追求和骄傲。试图像基督那样去行普通基督徒往往忘记了他们的机构领袖间的冲突和所经历的问题。机构化的权威既吸引最坏的人,也趋向于引出人们最坏的一面。这正是耶稣当时在机构化宗教领袖中所经历的。他不得不作出特别的努力去压制他们中间的这种特征。保罗也是如此,比如他在使徒行传第二十章里对以弗所教会的长老所说的那番话,以及他对提摩太和提多关于教会领袖的先决条件的规劝。然而贯穿整个教会史,很少有人关注这些,因为教会的发言人主要是机构化教会的领袖。就拿耶稣对不要使用头衔的规劝来说。今天的领袖们很高兴别人叫他“牧师”或诸如此类的,或穿上特别的服饰,使他们从“普通基督徒”中突显出来。时代杂志的封面上,曾命名了某人为美国最好的牧师,这个人的头衔是“主教”,他因为其他人教了题为“我们的人必须更爱异象,不是远见”而不爽。这位“主教”回应说:“我渴望赢得和保持教会里的人的爱戴。”这种对别人的注意力的渴望,对受欢迎和被爱戴的欲望驱使或影响着许多机构化的领袖。正像整个教会历史上那样,甚至今天的这种人仍趋向于把批评教会领袖的普通人视为敌人。这方面还有很多可说的。这就引出关于爱的另一个误解。

不做害羞的事,不轻易发怒

如果耶稣到处去粗鲁地说反对当时宗教精英的话,说他们假冒为善,并且取笑他们,他怎么能是爱的榜样?他还在殿里发怒,推翻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用绳子作成鞭子,把作祭物的牛羊从殿里赶出去。但这不是我们应该问的问题。我们应该问的是,已知耶稣的行为是爱的榜样,那么圣经里关于无礼(和合本里犯成“做害羞的事”)和轻易发怒的概念究竟是什么呢?因为这些不可能是耶稣的特征。无礼和轻易发怒的意思究竟是什么,这常常被误解。如果一个人像耶稣所行的那样去行,别人会怎样看待他呢?别人也许会说他无礼,轻易发怒,傲慢自大,或诸如此类。的确,耶稣的敌人就是这样看待他本人的。这也是下次别人指责你无礼,或傲慢自大,或诸如此类时,你应该要考虑的。但当我们超出无礼,或轻易发怒不是什么时,它们究竟是什么呢?它们基本上与世界对它们的理解相同,但从神的观点来看。无礼就是没有礼貌,然而是从神的观点,不是从社会的观点来看。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基督徒喜欢真理,而不是有礼貌地去撒谎,让人们感到舒服。真理,即使包含着责备,也被神的儿女所喜欢。但社会却不是这样。“指斥亵慢人的,必受辱骂;责备恶人的,必被玷污。不要责备亵慢人,恐怕他恨你;要责备智慧人,他必爱你。教导智慧人,他就越发有智慧。指示义人,他就增长学问。”【箴言 9:7-9】愚昧人会对不同意他们的人轻易发怒,特别是那些责备他们的人。“喜爱管教的就是喜爱知识;恨恶责备的却是畜类。”【箴言 12:1】而世上有很多畜类。“你不要心里急躁恼怒,因为恼怒存在愚昧人的怀中。”【传道书 7:9】所以这里我们有两个挑战。无礼是关于我们的表达,轻易发怒是关于我们的反应。

喜欢真理

爱喜欢用合宜的方式表达真理
并且为了理解耐心地听别人讲

爱的中心态度是谦卑,爱的焦点则是真理。这往往也被社会所误解,社会以为爱的焦点是爱的对象,也就是被爱的那个人。但如果是那样的话,爱就是主观的,相对于个人,而不是基于绝对的真理。因此,世界往往通过谎言、欲望和不道德来表达它的爱,也许是要肯定那个人现在所处的状态,而不是他需要处于什么状态。谦卑本身就是从神的观点来真实地衡量自己。敬拜是真实地衡量神。骄傲和自夸是过高地衡量。仅在约翰福音里,耶稣就有25次使用了“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短语。在【约翰福音 14:6】里,耶稣说他自己是真理,在【约翰福音 17:17】里,他说神的道就是真理,使我们基督徒分别成圣。然而可悲的是,基督徒们常把自己描绘成真理的敌人,他们用小报的方式来辩论某些护道的问题,或错误地评价非基督徒的思想,或对针对个人或机构的批并作出不恰当的反应,如保罗所说:“如今我将真理告诉你们,就成了你们的仇敌吗?” 【加拉太书 4:16】还有,“小子们哪,我们相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约翰一书 3:18】有些人以为只要他们说了“我爱你”,他们就爱了。他们没有。如果那就是他们所做的一切,他们的意思是他们喜欢与那个人待在一起,或只是在用谎言来满足自我的追求的欲望。显然,真正的爱有行动与之相随,正像真正的信是面向应用的。以真理为焦点也同样如此。没有真理的爱,没有真诚的爱都不是爱。社会用问你为别人做了什么来衡量爱。但基督徒的爱问你为真理做了什么。基督徒应该关心别人在感受什么和想什么,对自己更应如此,并与真理比较。如果医生只知道病人的身体状况,但不知道他的状况应该是什么,那他就更不知道如何使病人达到健康的状态。世界认为只要把它的病态等同于健康状态,它就在爱。不去医治,它把神关于圣洁的标准降低到它自己的标准。在这种情形下,神的标准反而被看作是不健康的状态,试图把人挪到这种状态的基督徒被看作是在作恶。“因为我们在神面前,无论在得救的人身上,或灭亡的人身上,都有基督馨香之气。在这等人,就作了死的香气叫他死;在那等人,就作了活的香气叫他活。这事谁能当得起呢?我们不像那许多人,为利混乱神的道,乃是由于诚实,由于神,在神面前凭着基督讲道。” 【哥林多后书 2:15-17】

不计算人的恶

有些英文译本把这句话译作: “thinks (or reckons) no evil”(不思恶事)《新卿定译本NKJV》
“does not take into account a wrong suffered”(不计较因恶事而遭受的苦)《新美国标准译本NASV》
“keeps no record of wrongs”(不记录恶事)《新国际版NIV》

“计算”译自希腊文“λογιζομαι”一词,就是谋划,图谋的意思。“恶”译自希腊文“κακος”一词,就是恶事的意思。虽然这两个词在新约里只在这里同时出现,但它们在七十长老本里——常为新约所引用的旧约希腊译本——同时出现过多次。比如,“愿那谋害我的,退后羞愧。”【诗篇 35:4b】类似地,“他们设计我。”【诗篇 41:7】“有人在希实本设计谋害她”【耶利米书 48:2】还有,“那些在床上图谋罪孽【弥迦书 2:1】这些节里都使用了这个词组。所以,虽然我们可以把这句话理解为“不记录别人的恶”,但看来【哥林多前书 13:5d】更可能是说爱是不图谋害人。我相信这个译法更为准确。

再者,把这句话译成“不记录恶事”从神学上讲有欠妥当,因为神就保持着对恶事的记录,否则他以什么为基础施行审判或忿怒呢?这就使神的爱的性质与他的公义的性质互不兼容。但这两个性质是兼容的。在满足了他公义的性质的同时,他对罪的赦免是彻底的。“我不再记念他们的罪愆和他们的过犯。”【希伯来书 10:17】“东离西有多远,他叫我们的过犯,离我们也有多远。”【诗篇 103:12】“你们的罪虽像朱红,必变成雪白;虽红如丹颜,必白如羊毛。”【以赛亚书 1:18】同样,圣经告诫我们说:“你们要谨慎。若是你的弟兄得罪你,就劝戒他。他若懊悔,就饶恕他。”【路加福音 17:3】

忍耐

包容(凡是应该包容的事),相信(凡是应该相信的事),盼望(凡是应该盼望的事),忍耐(凡是应该忍耐的事)。比如,在信中忍耐是基督徒的爱的特征。所以,“愿主引导你们的心,叫你们爱神并学基督的忍耐。”【帖撒罗尼迦后书 3:5】


2023年05月27日